电影声场主要分两类
一、自然环境中的声音:风雨雷电、山呼海啸、虫鸣鸟语;
二、社会环境中的声音:汽车、门窗等物品发出的声响,背景声场出现的人声和音乐。
音响的作用就是营造真实的听觉空间;环境音效、电影音乐和人物对白构成了电影声场的主体。
音响可以参与到影片的故事当中,暗示给观众,在画面以外发生了什么,不见其形,但闻其声;于是引发观众对画面外的空间想象,这种手法往往比直接表现场景更有趣味、更耐人寻味;更多的时候是营造一种气氛,烘托场景的情绪基调;音响无形中成了一种重要的情感表现手法,推动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;也打动着观众的心灵。
还原真实,是音响界一直追求的目标
单声道——声音是一个点声源,声音的清晰度不足,层次感不强,不能再现声音的方位和空间感,更不能精确地再现不同声源在不同位置上的方位感,如早期电影、留声机、电子管收音机等;
双声道——运用立体声技术,实现声音的定位,能够有明显的方位感和深度感,录制声音时,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,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,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;1974年7月,杜比实难室与EMI录音室合作开发了Dolby Stereo Film Sound电影录音系统,由此,电影进入了立体声时代;
多声道——1977年杜比实验室又成功研发出多声道环绕系统(Dolby Stereo杜比立体声),电影正式进入多声道环绕时代,杜比立体声仍属于模拟信号系统,其大致原理由是将4个声道(左、中、右、后)的信息通过矩阵编码方式保存在两条音轨上,而后置声道是一条单声道音轨,但通过两路后置扬声器播放,这一系统也就是目前流行的Dolby Digital 5.1声道系统的前身。